从沭阳县茆圩草莓协会看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

作者:SystemMaster
时间:2018-02-05
       宿迁市是传统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57.6%,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作物、林木、水产、畜禽种类繁多,盛产粮食、棉花、油料、蚕茧、木材、花卉等,是全国著名的“杨树之乡”、“花卉之乡”、“水产之乡”。
      当前,三农问题是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组织是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业产业化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好办法。近期,为了解我市发展三农、服务三农方面情况,我们深入基层到县区乡镇,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调研。
      一、沭阳县茆圩草莓协会的经验
      沭阳县茆圩辖区占地面积仅72.5平方公里,11个行政村,耕地面积只有6万亩。协会以农户为主体,以协会为纽带,不收会费,以大户带小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现有会员1000多户,大户300多,拥有温室4000多栋(大棚),每亩年纯收入超2万元 ,人均增收万元,面积已近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6%,会员人均纯收入比同期全县人均纯收入高44.01%,年产草莓近万吨,实现产值过亿元的特色产业。形成了以茆圩村为中心辐射杨兴村、官庄村、青坊村、张湾村等9个村的万亩草莓基地,整合了草莓产业的规模化生产,受到当地农民一致好评。
     (一)新兴产业的发展滋生了草莓专业协会。90年代茆圩村村民分别在自家的责任田里进行草莓试种。由于技术缺乏和管理经验不足,特别是市场营销滞后,再加之草莓在运销过程中易擦伤、怕挤压、忌颠簸,致使草莓销售不畅,有的年份甚至造成大量的果品腐烂在地里,未能给村民带来真正的经济效益,许多村民都想放弃草莓种植。乡党委政府便对草莓的发展形势进行“把脉会诊”,一致认为草莓的经济效益比传统的稻麦轮作的经济效益要高出许多倍,要想打破这一“瓶颈“,只有建立一支有组织、懂技术、会种植、能管理的专业队伍,来带领种植户发展壮大草莓种植。2005年,围绕 “支部建在协会上、协会建在实体上、实体连在农户上”的要求,由乡农技人员董良早发起成立了草莓专业技术协会,吸纳389户为会员,大户1个,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二)统一技术培训。协会一是加强会员自身培训;二是加强种植户的技术培训。对温室草莓的移栽、管理、病虫害的防治和育苗等方面技术培训;三是邀请专家培训。协会主动和省、市、县农业科研机构、院校联系,邀请一些国内外草莓专家学者来为种植户进行培训,通过现场指导、解惑答疑等形式来提高会员的科技水平。几年来,协会先后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100余期,散发资料5万多份,邀请专家学者60余次。通过采取不同形式的培训,培养出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土专家”、“田秀才”300多人。
     (三)推广新品种,统一农资供应。2008年底,茆圩村先后有100多草莓种植户搞温室栽培,2009年新增草莓种植户200多家,温室草莓300栋(大棚),每个温室大棚约2.2亩,一般种植户约有2-3个大棚,种植大户拥有8-9个大棚每亩可年产鲜果8000多斤。为了满足种植户发展温室的需要,协会还组织会员远到山西、山东等地联系毛竹、铁丝等物品运到村中按照低价方便群众购买。同时,协会还成立了技术服务部,备足了草莓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化肥和农药,使村民购肥购药不出村。此外,乡政府给予协调扶贫贷款,流转土地,并先后投入120万元帮助新修道路10公里,疏通河道20条,把电送到棚头。协会发现单一的草莓品种很难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要,先后从外地引进明宝、红颜、以色列草莓等10余个新品种,在全乡大面积种植,使每亩收入由原来的2万元增加到3万元。协会还推广了滴灌、昆虫授粉、遮阳网、防雾膜、反光膜、二氧化碳气肥等新技术,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由于草莓种植时间较长,病虫害重,特别是草莓的黄萎病有年年加重的趋势,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协会经多方联系,从大连染料有限公司等单位引进氯化苦和溴甲烷进行土壤消毒试验。经过消毒的田块,不但无病虫害而且还长势旺盛,果大,色艳,味香,产量高,采摘高峰期可持续1—2月,每亩净增收2500多元。每个大棚收入约在7万元,纯利润在4-5万元,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使茆圩草莓无论在品质和种植模式等方面,都实现了新的跨越。该镇向国家工商局申请注册了“蜜源牌”草莓商标,被我市工商局认定为知名商标,并对草莓进行精包装,被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名牌产品”。
     (四)建草莓销售市场,培养经纪人。随着草莓规模的不断扩大,村村在田头边建起小市场,但分散的市场使不少顾客要跑好几个地方,才能把货装满,而且还时常出现价格混乱。针对这一情况,协会建大市场,以量大、品种多满足客商需要。如今,每年12月到次年5月初,草莓批发市场都会吸引来自河北、天津、河南、安徽、山东等50多个大中城市客户来此收购,使村民不出家门就可把草莓销售出去,而且价格始终保持平稳。为了进一步拓宽草莓销售途径,协会还对有一定经营头脑、综合素质较高的年轻人进行培养。目前,协会先后培养出200多名草莓经纪人,常年活跃在上海、南京、苏州等全国120多个大城市,在那里建直销点,扩大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市场的需要,协会还在网上建立了草莓网站对外发布信息,一些大中型企业纷纷来电来函洽谈业务。协会每年在草莓栽植之前,组织农户与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签订收购合同,使“订单收购”走进了草莓种植户。现在,农户一手连基地,一手连公司的发展模式,即减轻了市场压力,又极大地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五)加强基地硬件投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为了真正把茆圩草莓的品牌做大、做响,依靠强力打造规模高效化特色产业,来拉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协会正在通过自筹,并准备向上级申请政策性扶持,采取市场化运做等方法,筹建一个占地60亩的育苗基地,培养草莓脱毒苗,提高产量,实现高效化,增加产出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同时建一个集采摘、娱乐、垂钓、农家小吃等为一体的草莓农业旅游观光园正在规划之中。从沭阳县茆圩草莓协会成功的经验,以及早已出名的沭阳县花木协会等,这些协会的组成,促进了一方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以行业为基础,将某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有效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到组建一个协会,带动一项产业,富裕一方农民,繁荣一方经济。
       二、 基本情况
       目前,在全市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有128个,备案66个,主要分布在三县二区,他们遵循“自愿、民主、互利”,按照“民管、民办、民受益”的原则规范运作,组织机构健全,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维护会员利益。从发展规模上看,少则有几十户多则几百户,这些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多样,规模不一,专业繁多,有粮食作物、林木、瓜果蔬菜、种植养殖、食用菌、加工运输业等,有60%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运行比较规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但是专业大户和有一定产业规模的还比较少,有5%-10%的协会勉强维持,缺乏技术和业务方面指导。
       三、发挥的作用 
       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是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业产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作为直接服务于“三农”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自发性和民间性,它集科技推广、技术服务、信息提供、农产品供销服务为一体,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沟通农户与市场对接的纽带;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科技、文化素质,使农民从个体经营到统一、规模经营,摆脱信息闭塞、技术落后,走向市场,走出县、市、省界,乃至走向全国、世界的桥梁;是推动农业和农村非农经济均衡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一支生力军。我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组成将农户组织联合起来带进市场,并将技术和经验不断推广到农户中去,发展规模经营,有效地解决了过去由一家一户经营所带来的信息难寻、门路难找、技术难懂、产品难销的问题,通过资源优化组合,使农村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达到新的层次,让我们看到了宿迁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未来。我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形成,对繁荣全市经济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宿迁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