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这些代表委员为社会组织发声

作者:sch
时间:2022-03-14


最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出,进一步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收费;发展社会工作,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健康发展。

此外,全国“两会”代表纷纷建言献策,其中不乏社会组织相关内容:


图片


雷军

全国人大代表




促进民营企业深入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

全国人大代表雷军围绕推动绿色低碳和公益创新两大方向,提交了四份建议,其中包括促进民营企业深入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雷军建议适度放宽企业基金会注册门槛及业务范围限定,帮助企业提升从事公益事业的专业化水准;制订三至五年服务改革方案,强化对企业参与公益事业的专业指引与服务。


支树平

全国政协常委、

提案委员会副主任




推动各类社会组织采信绿色认证结果

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支树平建议,加快建立绿色产品认证结果推广机制,鼓励全社会优先使用和采购绿色产品,推动各类社会组织采信绿色认证结果,支持绿色产品认证获证企业发展,建立绿色产品替代机制,加强绿色产品认证的宣传推广。


张斌

全国政协委员




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的作用,高质量发展数字文化产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会长张斌建议,应当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下的市场主体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协调各方资源,积极搭建数字文化发展和交流服务平台。


黄楚标

全国政协委员




成立香港推广前海发展顾问委员会和成立深港文化交流合作基金会

全国政协委员黄楚标建议,尽快成立香港推广前海发展顾问委员会和成立深港文化交流合作基金会。黄楚标认为,深港文化交流合作基金会可以广泛联系深港、大湾区及海内外关心深港文化发展的社会团体、企业和人士,多方筹集文化发展资金,以各种形式资助、扶持、推动深港两地文化交流合作产业发展,推动深港文化创新,扶持两地文化新人,促进深港两地文化交流、交心、交融。


刘林

全国政协委员




非学科校外培训治理要分类精准施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递交提案,提出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进行治理。他指出,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大幅压减后,少数体育、艺术类机构以应试、过考为名借机涨价,一些资本有意投向素质类、职业技术类机构,可能会引发过度逐利的潜在风险。刘林建议,要科学顶层设计,精准分类施策;抓住关键重点,强化监管规范;强化引导引领,保障公益普惠。他同时提议对普惠性托育机构,建立科学的普惠性幼儿园教育成本测算办法,建立合理的办园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健全督导检查机制。


郭文圣

全国政协委员




建议加强对社区多元治理主体的系统培训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郭文圣提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进一步激发社区多元主体活力。他提出,在省市层面统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组织社区两委、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群体,加强学习相关理论和异地先进实践经验;完善社区居民协商议事制度,由居民代表、社区社会组织、驻社区单位代表、物业公司代表、业主委员会代表等组成社区协商议事会;进一步构建儿童和老年友好型社区,要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或者发挥志愿者作用,延长各类服务空间的开放时间。


吴以环

全国政协委员




鼓励各高校与心理协会建立专家库,开展讲座、心理咨询

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吴以环建议,应当鼓励各高校与心理协会建立心理咨询专家库,定期到中小学校举办心理讲座,开展公益心理健康咨询;建立学校、社区、医院协调联动机制,实现协同干预无缝衔接;依托相关专业力量,建立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为中小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便捷平台。

转自:江苏社会组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