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社联动聚合力 社工服务暖基层——苏州社会工作发展成果展
近年来,苏州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把发展社会工作、推进基层社工站建设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深入“五社联动”实践,培育培优专业社工人才,推动社工服务提质增效,努力为全省、全国社会工作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苏州方案。
➨ 优生态,政策创制强保障。近年来,张家港先后制定出台社工人才建设、社工机构发展、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以及推进社工站建设等5个政策文件,构建起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富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政策体系。
➨ 搭平台,育才融智谋发展。通过社工考试辅导班、新入职社工培训、社会工作讲师团、社工督导培养等形式多样的社工教育研学,逐步建立一支持证社工3353人、社工督导44人、省领军人才3人、高级社工1人的社工人才队伍,构筑从一线社工、社工督导到机构负责人的多层次社工人才培养与发展摇篮。
➨ 聚合力,全域推进解民忧。张家港以基层社工站(室)为载体,通过党建为民、居家养老、社会救助、困境儿童、社区治理等领域的政府购买服务,进一步发挥社工专业作用,提升基层服务群众的专业化水平。截至目前,共有10个项目案例荣获江苏省优秀社会工作项目案例。
常熟大力推进“五社联动”,支持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现有注册登记社会工作机构32家,拥有专职从业人员189人。全市持证社工2493人,常住人口每万人拥有专业社工14.7人。依托社会组织党委,指导组建社工机构党支部7个,培育新党员25名;加快社工队伍建设,制定出台《常熟市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管理办法》,评定高层次社工人才10人,建立“1+N”专业人才督导培育计划;全面开展“睦邻空间”专业服务项目,年投入资金1600万元,服务群众超20万人次,推动专业社工进入社区开展社会服务;打造“社工联盟”交流平台,建立街镇、社区、社会组织“三方对话”机制;全面推进基层社工站规范化建设,打造“慈善双工”特色服务品牌,探索专业社工发展常熟道路。
太仓着力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培育体系。目前全市持证社会工作者1118名,江苏省级、太仓市级领军人才5名,重点人才24名,全国百名社工人物3名,高级社工师2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梯队逐步形成。
近年来,太仓积极推进社工人才“十百千”培育计划,通过实施社工岗位开发、开展社会工作实训基地项目、举办“星火计划”人才培训班等工作,为社工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与华东师范大学等多个高校联合建立大学生实训基地,共有7个批次98名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在太仓开展实习,42名大学生在太仓落地,任职于各个社工机构。
太仓聚力打造全省社工站建设样本,社工站实现全覆盖,230余名驻点和驻站社工参与服务,切实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有效发挥社会工作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近年来,昆山在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平台搭建、人才培养等领域多点发力,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事业创新发展。
➨ 加强统筹协调。成立昆山市社会工作委员会,统筹推动社会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 强化资金保障。连续举办七届公益创投活动、四届社区公益服务项目招投标、两届社区服务社会化项目及微创投项目,共计金额2.37亿元。
➨ 完善平台建设。出台《昆山市基层社会工作站(室)建设实施方案》及系列配套文件,构建“市级社工总站-镇(区)级社会工作站-村(社区)级社会工作室”三级社会工作服务平台,打造“五色益站(家)”特色服务品牌。
➨ 健全人才队伍。出台《昆山市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计划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现有2129名持证社工,其中获选江苏省“最美社工”2名、苏州市社会工作督导人才5名,6名获评“苏州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奖”,4名当选昆山市政协委员。
➨ 深化党建引领、树立社工标杆。积极探寻党建与社会工作的有效契合点,通过建立“红色社工宣讲团”,传达落实党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理念,推动社会工作在乡村振兴、社会治理领域发光发热。
➨ 拓宽服务广度、紧扣基层需求。2020年起,吴江区通过“区镇打包、社区落地”的方式开展试点“美好家园”社服项目,并于2022年实现服务区域扩大化。同时,各乡镇(街道)社工站开展需求挖掘和服务督导,社会工作服务的靶向性和针对性逐步提升。
➨ 分层人才培育、提升专业能力。对于区内社工机构,坚持分层次人才培育策略。发展成熟的组织,分析其存在问题及发展困境,通过提供专业辅导助力其突破发展瓶颈,打造自身特色品牌服务;对于成立时间尚短或新成立的组织,以规划和基础培训为主,帮助其明确发展方向,并提供财务、法规、项目策划等方面的规范化辅导。
➨ 以“行动支部”凝聚抗疫合力。综合“五社”力量,组建心理疏导、为老服务、困难保障、一线志愿、慈善聚爱五支行动支部,重点为各类特殊人群提供送餐、送药、就医、心理疏导等服务17000余人次,捐款180余万元,配送物资25万余件。有关做法被《中国社区报》等各级媒体转载报道。
➨ 以“社工站(室)”统筹慈善资源。印发《关于推进基层社会工作站(室)建设的实施意见》,发布社工站logo,全区14个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重点抓住基础条件好、想干事、能干事的地方,打造示范社工站点。以社工站为载体,统筹当地公益慈善项目与组织,形成工作合力。
➨ 以“五社联动”激发自治活力。举办“五社联动齐发力 基层治理谋新篇”吴中区全科社工业务技能大赛暨第六届公益创投启动仪式,通过以赛促学,全面提高社会工作者业务水平;连续开展六届公益创投,以项目化形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揭牌苏南治理现代化研究基地。
相城区以社会工作“项目化”“专业化”“职业化”为指引,以“五社联动”抓手,积极推进社会工作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 社会工作载体建设进一步提升。优化基层社区布局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推动社区硬件设施提档升级。全区城乡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平均面积超2000平方米,其中70%以上社区用房超1000平方米,实现了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模式的全覆盖。
➨ 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进一步覆盖。开展社区服务社会化和公益微创投项目,总计投入资金3400万元,开展个案服务380例,举办社区睦邻友好活动1268场,探索解决社区治理难点问题148例,居民参与总数达130268人次。
➨ 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继续推进高层次人才培育。指导各地遴选优秀社区工作者参加市级社会工作督导人才培育计划,反哺本土社区工作。推动社区工作者职业素养提升,打造相城区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积极组织社会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全区持证社工总数达987人。
姑苏区高度重视社会工作发展,社工机构党建、人才激励、继续教育培训等工作稳步推进。加强党建引领,引导符合条件的社工机构党组织应建尽建。将社会工作人才纳入全区人才发展规划,已有1名社会工作人才获评“领军人才”、18名获评“重点人才”,同时对符合条件的社工机构专职人员给予补助和激励;委托专业力量对社会工作专职人员实施分批分层分类培训,广泛动员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参加社工职业水平考试;实现乡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围绕帮扶特殊群体、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等重点,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推进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
➨ 高标准推进,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2021年,出台《苏州工业园区社会组织和社工扶持办法》,发放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扶持资金145万元,进一步推进园区社会组织发展、加快园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
➨ 专业化引领,组织社会工作专题培训。依托上海高校科研及师资优势,加强辖区内社会工作者的系统化教育培训。与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合作共建“社区发展创新学院”,并依托学院开展对社工开展培训。开展全国社会工作者考前辅导线上课程50次,受训社工605人。
➨ 菜单式服务,举办社会工作主题活动。链接社会组织、社区、爱心企业等资源,合力开展“初心不忘·童在红旗下”系列活动,推进红色社工困境儿童伙伴公益行项目,“一对一”结对精准服务区内困境儿童,组织“六一儿童节主题捐赠”活动,全方位、多角度联动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扶贫帮困,织密织牢困境儿童关爱网。
➨ 突出红色党建引领。支持并推动成立苏州高新区首支“红色社工”慈善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红色社工”示范引领和牵引辐射作用,着力建强社工机构党组织和党员队伍。
➨ 突出多维度服务。以社区需求为导向,开展各类社工服务项目,如各镇(街道)品牌项目:微自治、微创投、微慈善等,同时提升服务质量,规范项目委托与管理流程。
➨ 突出社会资源链接。以基层社工站为平台,链接多方资源,整合企业、爱心人士、社会组织等慈善资源,搭建好社区慈善资金池,建设慈善合作平台,采取慈善项目化方式,推动社会工作发展。
➨ 突出助力疫情防控。鼓励社工机构、社会工作者积极配合街道、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困难援助、健康关爱、心理疏导、社会支持等专业服务。
转自:苏州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