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公益经验,这场公益伙伴日活动干货满满!

作者:sch
时间:2022-04-01


疫情之下

云端相聚


相约春日,“益”起前行。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社会组织开展项目如何才能保质保量,线下活动转为线上活动,有着哪些“变”与“不变”?这些问题在疫情当下更加值得我们去思考、探索。2022年3月29日,吴江公益园线上开展了“如何开展线上活动”的交流沙龙,本次活动有来自20余家社会组织、社工站,共41位公益伙伴参与。

此次活动邀请了吴江公益园联合支部、吴江区心理健康协会、吴江区生生为美社工服务中心、吴江区缘启社工服务社、吴江区吾限派少儿艺术团代表以各家之长,分享经验,一起探讨疫情之下如何开展更加贴近服务对象需求的活动,开放互鉴、碰撞思想,促进组织间的交流和成长。

活动精彩回顾

01

如何设计好一场线上主题活动

吴江区公益园联合党支部书记胡荷梅给公益伙伴带来主题为如何设计好一场线上主题活动分享,从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服务对象和服务主体四个方面阐述线上活动开展的特点,十分系统、全面地阐释了从线下活动转为线上活动,应该有怎样思维、心态的转变。开展一场有成效的线上活动,服务设计者需从活动方式、互动设计、成效评估和主体心态四方面进行创新,并在活动流程上做好适应线上活动开展的转变。

02

线上活动如何与服务对象互动

来自吴江区心理健康协会的吕华老师为大家分享了线上活动如何与服务对象互动,吕老师以自身在疫情期间为服务对象开展线上心理咨询、线上团辅的经历为例,向大家分享了如何通过多种媒介(如建立社群、固话热线、易拉宝、发放宣传册等)在线上服务中做好与服务对象的沟通交流并保持联结,及时发现服务对象的需求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应。

03

儿童类线上活动如何开展

吴江区缘启社工服务社的张海玲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儿童类线上活动如何开展的分享。张老师分享了在儿童关爱之家做线上服务的一些经验总结。她强调,做儿童线上服务,需要多名社工参与进来,除服务开展分工外,要有专人及时关注服务对象在活动中的情绪变化和感受,并反馈给主讲社工,针对服务对象变化,及时进行回应并调整课程内容,帮助服务对象克服困难。

04

如何丰富线上活动的多样形式

吴江区生生为美社工服务中心的辜井老师为大家分享如何丰富线上活动的多样形式。辜井老师强调活动设计要符合当下痛点,单个活动如同“珍珠”,我们要做的是串珍珠项链,即推出系列活动。辜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视角,活动立意要高,有野心的同时要会击中痛点。辜老师的分享有高度、切实际、接地气,很有启发性。

05

如何设计一系列线上课程

吴江区吾限派少儿艺术团的刘芳老师为大家分享了如何设计一系列线上课程。刘芳老师围绕线上活动设计五要素分享了自己及所在机构是如何在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活动,并结合详实的线上活动案例向大家讲解了活动从筹备到开展的全过程及注意事项。最后,刘芳老师鼓励大家在转线上活动时要将自己项目的亮点展示出来,吸引更多的人能享受线上活动本身具有的便利性。

“益”起携手

共克时艰


在活动最后的交流时间,有的公益伙伴提出了自己在实务领域遇到的困惑,有的公益伙伴分享了自身近期开展线上活动的感受,大家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从今天嘉宾们分享的内容中汲取了很多干货,需要好好消化。本次公益伙伴日活动顺利结束了,疫情下对于开展活动的探索、交流却不会止步,愿“益”起携手,共克时艰。


转自:吴江公益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