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2021年度全市高质量民政事业发展创新创优成果出炉
祝贺这些获奖成果!
让我们一起认真学习借鉴
以更多创新创优成果
提升苏州“六大民政”建设成色
为苏州加快建设展现
“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
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五站融合” 打造综合性社工服务平台(太仓市民政局)
太仓市民政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五站融合”建设理念,高标准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实现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行新模式,共计82名社工驻站开展专业服务。太仓市制定了江苏省首个县域基层社工站(室)建设地方标准,率先探索“将党组织建在站上”,创新研发太仓社会工作服务管理信息平台,社工站通过接收市级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服务派单和社区社工室服务需求传送,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社工站实现了“急难愁盼”响应、服务资源整合、居民需求关怀、开展专业赋能、特殊群体服务等“五大功能”,建成集前哨站、枢纽站、便利站、加油站和舒心站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工服务平台,极大提升了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筑垒设网”加强社会组织党的纪律监督 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常熟市民政局)
为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管,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2020年以来,常熟市民政局联合纪检监察部门探索开展社会组织党的纪律监督工作,“筑垒设网”营造社会组织发展良好生态。
开展社会组织“体检”,区分不同类型,通过单独组建、行业联建、区域共建,分层分类设立党的纪律监督组织,实现168家有党组织的社会组织纪律监督全覆盖。在2家社会组织党委中成立纪委并设纪委书记,在113家社会组织党总支(党支部)和53家社会组织联合党组织中设纪检委员,夯实监督人员力量。梳理确定职责清单、制度清单、负面清单,推动社会组织党的纪律监督工作规范化开展。
3.深化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建设(姑苏区民政和卫生健康局)
2021年,姑苏区修订出台《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优秀人才激励保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待遇保障机制、能力提升机制和工作激励机制。
4.构建“一站多点”社区养老片区运营模式(吴江区民政局)
2021年,吴江区创新发展社区养老“一站多点”片区运营模式,全面提升社区综合为老服务质量和管理效能。
➦ 更新“社区养老”理念。扩大社区养老服务覆盖人群,将“9064”养老服务格局中90%的居家养老人群和6%的社区养老人群定位为社区养老服务对象,以需求为导向开展项目对接。
➦ 推动“片区运营”管理创新。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吴江区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吴江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级划分和星级评价标准(试行)》,选址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或日间照料中心为中心站点,将其他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划分形成39个社区养老运营片区,引入社会力量,实现社会化运营全覆盖。
➦ 推动“多位一体”服务创新。深度融合“行政引导+市场运营+社会志愿力量参与”,全面拓展站内管理与上门服务的“两位一体”模式。持续推动各类社区养老设施标准化建设,使社区养老设施站点既是老年人服务的站点,又是各类民生服务驿站,为群众提供规范化、专业化、个性化的社区服务。
5.打造“邻里港湾”新型城乡社区综合服务模式(张家港市民政局)
张家港市“邻里港湾”新型城乡社区综合服务模式以满足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以社区用房功能空间布置提档升级为着力点,促进社区阵地功能建设、工作者队伍建设、社会资源整合等多重工作机制的整合完善,全面推进社区治理的提质增效。
2021年,张家港市共打造完成45个试点点位,总投入8000余万元。2022年,按照“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原则,计划新增点位21个。点位设置体现“5+X”功能标准,腾出更多为民服务及群众休闲活动空间,有效整合条线资源、链接社会资源,为居民群众提供便捷化、多元化、专业化、优质化的社区服务,同时立足村(居)民议事协商特色优势,发动居民群众参与,让社区成为群众“走得进、留得住”的居民之家。
6. “四全目标”引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融合发展(昆山市民政局)
2021年3月,昆山市人民政府转发《昆山市促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实施办法》,提出未来5年梯次递进的改革奋斗目标。该项工作目前取得了以下阶段性成效:
7.场景驱动 数据赋能 “知社区平台”为社区治理“创新局”(苏州工业园区社会事业局)
苏州工业园区创新打造跨部门、多层级共享的“知社区平台”,着力提升社区治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8.创新“1+6”共同体 打造社区慈善治理新模式(苏州高新区社会事业局)
9.以“小协商”撬动“大治理”(相城区民政局)
10.以首家“小改造”撬动首批婚俗“大改革”(吴中区民政局)
转自:苏州民政